如廁訓練往往讓父母感壓力,但卻是每個孩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能自行如廁有助增加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尊心。如廁技能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建立,保持一致會有助孩子的學習。

 

孩子準備嘗試坐便盆和如廁訓練的跡象

  • 知道自己的行為(尿濕和/或便溺了)。
  • 能至少有兩個小時或以上時間保持褲子乾淨/清潔。
  • 對如廁或便座感興趣。
  • 對何時大小二便已建立一個習慣。

 

便盆/如廁訓練小貼便

  • 先看看孩子們是否有動機或願意坐​​在便盆/座廁上,避免一下子操之過急令他們對便廁反感。
  • 在家裡開始便盆/如廁訓練。
  • 可選擇在週末開始訓練,能有至少兩名成年人從旁幫助。
  • 建議的時段是每隔一個至一個半小時​​,視乎你孩子的膀胱容量而定。
  • 為孩子作好心理準備。告訴孩子這個活動將整天進行,讓他們作好預備,並為訓練感到奮感。
  • 談談有關便盆/如廁的事情,閱讀與如廁有關的書籍。
  • 若你的孩子能在坐在便廁進行訓練,要確保他們的雙腳穩固,例如用矮凳乘托著,並用兒童廁板,令他們不覺得會掉下廁所裡。
  • 帶玩具、音樂等上廁所,將活動變得有趣。
  • 開始訓練時要獎勵孩子有嘗試,鼓勵他們繼續下去。
  • 如果孩子失手意外便溺 ,切勿反應過大或懲罰孩子。

 

從哪兒開始:

  • 從尿尿 (pee pee 或 wee wee) 開始。
  • 一醒來便直接帶他們到便盆/廁所。
  • 定時帶他們如廁。如上述提及,每隔 1至5小時帶孩子上便盆/廁所。如進食或飲用後,便需在15-20分鐘後帶他們如廁。
  • 如果孩子使用廁板,可先溫暖板廁才讓他們如廁。

 

一天的訓練步驟:

  • 待孩子醒來後,便立刻帶他們如廁。
  • 孩子每次成功在便盆/廁所如廁便給他們一個獎勵。待孩子完成沖厠、洗手和抹乾手的程序後稱讚他。
  • 整天讓孩子保持活躍,多吃多喝,避免過多靜態活動,如:看電視及閱讀等。
  • 之後,可以等稍長時間才帶孩子如廁。期間提供足夠的飲料,計時至15-20分鐘後再提示如廁,讓孩子坐在便盆/廁所上直至如廁成功 (如廁時可以與孩子讀故事書及玩iPad)。
  • 若孩子再次成功如廁,獎勵和稱讚孩子,然後讓孩子繼續保持活動和玩耍。
  • 孩子玩耍時站著或微蹲一點玩,但是你要注意觀察孩子會否意外便溺。一旦出現意外,立即帶孩子到便盆/廁所,並冷靜地解釋:「我們要在這裡如廁啊。」
  • 嘗試提供一個安靜及愉快的環境給孩子,因為當孩子感到煩亂時,尿濕褲子的機會便會增加。
  • 若果與孩子嘗試了數天而未有明顥進展,請先停止訓練,幾個月後再重試。

 

這種方法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適用,但可能會適合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