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我們一樣,有情緒和行為傾向。父母當中會有一些人較為外向和善於表達情緒,亦會有較為害羞和情感上較保留的。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方式,對孩子的情感表逹和理解發展均有關係。父母的反應或家庭的相處模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認知、語言和大小肌肉的發展。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情感發展里程碑,以及給予孩子適切情感經驗的建議。
里程碑1:感覺統合和對外界產生興趣
建議:過低及過度的感官刺激都能影響孩子的參與度。要注意孩子的獨特個性及對各感官刺激的反應。嘗試利用不同的感官體驗,找出孩子最享受的學習方式。透過孩子喜歡的遊戲、玩具、聲音或觸感,去吸引孩子體驗及處理不同的感官刺激。你可以諮詢職業治療師了解更多有關孩子的感覺統合情況。
里程碑2: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發展親密關係
建議:反思你對孩子的回應,尤其是在孩子不高興的情況。你擔心和緊張的情緒,或會令孩子更加不安。相反,用輕鬆、溫柔、愉快樂的面部表情和聲音去回應和安撫孩子,有助平靜孩子的情緒。
里程碑3:雙向溝通(例如:小孩向媽媽揮手,媽媽亦以揮手作回應。)
建議:讓孩子在遊戲時作主導,給予自由度。先待孩子開始遊戲,再參與及加入孩子的活動。 當孩子嘗試新事物或較困難的事情時,即使未能成功也鼓勵他們的努力。 同時,鼓勵孩子的主動,並投入參與遊戲當中,增進孩子的主動性。
里程碑4:複雜的溝通(例如:抓住媽媽的手,將她帶到廚房,並用手指向有零食的廚櫃。)
建議:每位家長對孩子的回應方式都各有不同。經過一天的繁忙和壓力,有些家長或想以最快的方法完成差事或工作。其實父母可嘗試慢下來,與孩子多作對話,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及需要。多問「為什麼」,給予孩子機會使用更複雜的手勢或更長的對話來作回應。
里程碑5:情緒思考(例如:「爸爸,我想要食嘢,我好肚餓。」)
建議:注意自身的行為,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當孩子用言語表達憤怒時,盡量不要用生氣或懲罰作回應。盡量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亦多與孩分享感受。隨著父母的幫助,孩子在情感和創意世界中探索,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能用說話講出感受,自不然會減少行為發洩,轉為用手勢和語言作表達。
里程碑6:思索情感(例如:如果媽媽晚上不在房間裡,我會害怕。)
建議:給予孩子發表感受和想法的機會。問問他們對玩具、食物、顏色或事物的喜好。嘗試享受他們的不同邏輯思維,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當對話變成一個「爭論」的時候,給孩子們機會「辯論」,讓孩子知道你有意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當孩子生氣時,注意自己的反應和情緒,保持冷靜。父母的反應和表現,有助孩子認識、學習、處理和控制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參考書目:
The Child with Special Needs: Encouraging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Growth. By Stanley Greenspan, M.D. and Serena Wieder, Ph.D. (1997), Perseus Books
Building Healthy Minds: The Six Experiences that Create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 Growth in Babies and Young Children. By Stanley Greenspan, M.D. with Nancy Breslau Lewis. 1999. Perseus Books.
The Secure Child: Helping Our Children Feel Safe and Confident in a Changing World. 2002. Perseus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