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理論是指一種能理解自己或他人信念、意圖、渴求及情緒的能力。在日常的社交互動中,孩子亦必須要明白到他們自身與其他人有不同的信念、意圖、渴求及情緒。這種能力一般在孩子四至五歲時開始發展。
在發展心智理論的早期階段,家長可多鼓勵孩子留意別人的眼睛動向,這樣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和預測他人的意圖、行為和感受。
家長可以使用孩子喜歡和熟悉的真實物件或圖片來進行有關練習,使他們明白到一個人的視線其實能反映他想要或所渴望的東西。
第一階段
家長可預先準備兩組玩具和一個公仔,然後將公仔面向其中一組玩具並跟孩子說:「我們來看看公仔想要彩色球還是樂高積木?」

當孩子說出:「公仔正望著樂高積木,所以它想玩樂高。」時,家長應稱讚孩子有好好地觀察公仔的視線。接下來,家長可以轉換物件,例如:食物、飲料、衣物、地方等,繼續與孩子練習。
如果孩子回答不正確,家長可以提供視覺提示,例如在目標物件周圍畫圈或加上箭咀來清楚標示視線和目標物件,幫助孩子理解箇中關係。

第二階段
每次放置數組物件來增加複雜性。

這次,家長問:「不知公仔想要什麼呢?」。看看孩子是否可以說出或指向物件。
第三階段
最後,家長可以將練習延伸至日常生活之中,請孩子嘗試隨著你的視線,並讓他們幫忙拿取你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