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出現說話不流暢的情況十分普遍。這種話語流暢障礙,統稱為「口吃」或「結巴」。說話結巴的情形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經常於兩歲半至五歲時出現。幼兒的話語結巴,很多時會在出現一段短時期後無醫自癒。有些孩子會出現一段時期的不流暢,然後流暢和口吃的情形會間歇出現。假如口吃持續,或變得頻密,便需考慮咨詢專業意見,尋求矯治說話障礙的合適方法。

 

成因與風險因素

口吃可以在任何孩子身上突然間發生。口吃並沒無單一成因,現今研究指出有數個與口吃相關的風險因素。這些有助估計口吃會否持續的因素包括:

  • 性別 — 男孩出現口吃情況的機會比女孩高一倍。
  • 家族遺傳因素 — 最有影響的因素。大約六成有口吃者都有患口吃的近親。
  • 發生年齡 — 四歲或以後開始以及六歲後仍持續的口吃,較有可能成為長期症狀。
  • 有言語遲緩的開題。

 

症狀與行為表現

口吃可呈現於不同形式的重複,以下是最常見的結巴表現:

  • 重複音節或單字—「呢個係b-b-b-b-b-b-b-b-b-包」。
  • 語音拖長—「ssssssssssssss-三個人」。
  • 重複字詞或短句—「我我我我我想買」,「或者或者或者或者或者可以」。
  • 語塞 — 張著嘴說話但發不出聲音。
  • 說話時身體或面部肌肉緊張。
  • 口吃時同時出現的行為,例如眨眼、手部拍打或清喉嚨。
  • 逃避說話或在口吃時出現明顯的恐懼或懊惱。
  • 避開某些字詞以免出現口吃。
  • 逃避在某些場合或與某些人物的對話。

 

如何尋求幫助

約七成半的幼兒口吃個案最終都會停止,而且大部份都在情況出現的數月內自動消失。

假如你的孩子有以下各種情況,可考慮咨詢言語治療師:

  • 家族中有成員患有口吃。
  • 孩子的口吃已持續超過六至十二個月。
  • 口吃在四歲以後才開始。
  • 口吃的情況越加頻密及持續出現。
  • 孩子說話時表現緊張或不安。
  • 孩子逃避與某些人說話或對某些社交活動感壓力。
  • 你對孩子的其他言語發展上有疑慮。

 

言語治療師可詳細評估孩子的口吃狀況,以斷定是否有需要進行治療。治療師會助你決定矯治問題的最合適方法(例如:緊密觀察狀況、進行治療、接受家長培訓等等) 。及早接受治療對改善口吃問題極為重要,因為延至六歲仍持續的口吃情況會較難徹底矯正。假如你有關於這方面的問題,請隨時與我們的言語治療師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