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
自我刺激行為是指任何重複性的身體或物體動作。這些行為包括:盯著燈光、放手指在眼前移動、手不停擺動、身體搖擺和跳躍。這些重複性動作之所以出現,相信用來滿足孩子的感覺信息需要,以提高他們的警覺或平靜他們的感覺系統。雖然自我刺激行為有助孩子的感覺平衡,但很多時亦會阻礙孩子在教室的學習。但由於這些自我刺激有助孩子調節身體和思維,要完全停止這些行為十分困難。相反,家長和老師可以與職業治療師合作設計「感覺餐單」,讓感官糸统整天得到調節,以及教孩子用恰當的方法取代在社交上較不合適的自我刺激行為。
一些常見又適合在公眾社交場合的感覺反饋或環境安排,可以用作替代自我刺激行為,例如:
- 搖晃墊或 T 型凳(運動和平衡的感覺)
- 坐在手上或緊握雙手(深層壓力和觸摸的感覺)
- 手部按摩(深層壓力和觸摸的感覺)
- 可把玩的細小玩具(觸摸的感覺)
- 每天有頻密的小休,讓孩子跑跳活動
查看更多:https://www.autism.com/symptoms_self-stim#sthash.sXiUtRLH.dpuf 和 https://nspt4kids.com/healthtopics-and-conditions-database/self-stimulatory-behavi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