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有許多文章和書籍教授家長訓練孩子上廁所。通常它們一開始都會列出一些跡象,讓家長判斷孩子是否已準備好,可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其中一個重要跡象就是個人意識:你的孩子知道他們需要上廁所嗎?他們是否察覺到尿布或衣服被弄髒?
有時,孩子會在較晚階段才會發展出這種意識,因此與其培養他們的如廁意識,不如利用「習慣訓練」這個方法,運用時間表和日常程序建立他們的如廁習慣。習慣訓練亦可幫助孩子發展身體意識,因他們在進行訓練後,對於弄濕及弄髒的感覺會變得更敏感。
習慣訓練五步曲
第一步)記錄孩子的如廁情況。記下他們平常上廁所的時間,對於制定有效的時間表尤其重要,因正確掌握孩子的如廁時間將大大提高習慣訓練的成功率。
第二步)提早在孩子習慣如廁的時間前5至15分鐘帶他們到廁所。一旦制定了如廁時間表,培養在指定時間內帶孩子上廁所的習慣非常重要。
第三步)為孩子添置及穿著舒適的內褲,白天在家的時候,甚至可以脫下尿片,只穿內褲。對某些家長來說,尿片相當方便,因為它可幫助減少髒亂,但其實尿布會阻礙皮膚接觸水分,難以讓孩子感受濕潤感,從而阻礙他們提高感官意識。如果必須使用尿片,可讓孩子在穿尿片前先穿上內褲,這樣即可防止弄濕或弄髒,也能讓他們感受濕潤感。
第四步)每次與孩子去廁所時,都應仔細講解每個步驟,作為上廁所的程序之一。去洗手間不單只是坐在馬桶上如此簡單,當中牽涉脫褲子、穿褲子、擦拭、沖廁和洗手,以上都是如廁程序的重要步驟。建議家長將附有步驟圖像的程序表貼在浴室牆上,對於教導孩子如廁程序特別有效。
第五步)若發生意外情況,不要灰心或沮喪,只需保持冷靜,把地方清理乾淨,再靜心迎接下次的訓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