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要求孩子聆聽及跟從大量的指令。在學校,他們要專注老師的指令和問題。在家,他們要留心家長的說話。在課外活動時,他們要聽從導師的指示。你可能會發現孩子間中或未能完全掌握你的指令及回應你的提問。
各種的技巧,如使用簡單短句、耐心等候回應及站到孩子面前並確保他有留心都可幫助他們聆聽。除此之外,你還可運用其他溝通渠道去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
使用輔助溝通工具,可以豐富你的口頭訊息。常用的溝通渠道主要有四種,包括:話語、圖示、手勢和行動。同時使用它們可讓孩子更容易明白你的說話,並能促進他們的言語技巧。
話語:
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溝通方法。即使是成人,我們也不能確保完全接收在日常中的所有訊息。因此,對於言語發展遲緩的小朋友來說,聆聽長而複雜的指令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圖示:
你可用圖畫、相片甚至實物去展示下一個項目或反映孩子正進行的活動。小朋友一般先明白實物,然後相片、圖畫、最後才是標誌。
手勢:
你可使用各種常用的手勢作輔助提示。例如:若你想孩子喝水,你可做出「喝」的手勢,並同時說:「飲水」。你亦可鼓勵孩子用這些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運用手勢溝通不但不會阻礙孩子的言語發展,還會促進其增長。
行為:
有些小朋友透過身體力行、親身經歷會學習得更加深刻。這些小朋友或需要家長執手引領他們去完成指示和活動。例如,當教導孩子如何種植花朵時,跟他種一朵真的花朵會比在書本上看花朵種植圖片學習得更好。
最後,不同的小朋友對每種技巧的反應都不一樣。沒有一種技巧能應用到全部小朋友身上。事不宜遲!快坐言起行,發掘對你孩子最有效的溝通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