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老師保持正面及良好的合作的關係,可讓家長們更容易了解孩子的長處和發展上的需要。取得這些重要的資料,可協助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發展。

以下是一些有關家長與教師共同合作的建議。

建立良好關係

  • 介紹自己,並給予溫和平易近人的印象
  • 欣賞老師的工作和努力
  • 讓老師了解家中情況或變化,尤其是會影響孩子在校表現的狀況
  • 作學校的資源,見下文

 

你可以為學校做什麼?

  • 參與學校管理委員會
  • 擔任課堂義工,可在孩子的班別或其他班級每週一次或經常協助課堂活動,如故事時間等。(家長可藉此了解學校)
  • 在學校活動中擔當家長義工
  • 支持及參與學校活動
  • 捐贈用品

 

家長教師會談

  • 準時出席
  • 帶備筆記本和筆
  • 預先準備問題(見下文)
  • 誠實
  • 寫下問題
  • 詢問家中的所有人或協助家庭的成員,看看有沒有想問的問題
  • 問孩子喜歡或不喜歡學校的是甚麼
  • 誠實講出孩子的能力,並且明白孩子在家裡和學校的表現差別可以很大
  • 對聽取正負意見都作好心理準備好,明白孩子不可能全時間都有稱心表現
  • 如果老師對孩子的表現有批評,不要反擊防衛而詢問如何處理問題
  • 避免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

 

須要問的問題

  • 孩子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會否經常與同一群朋友玩耍?
  • 孩子如何處理衝突?
  • 老師如何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
  • 孩子的情緒如何?例如:快樂,害羞,安靜,好動。
  • 孩子有沒有在課堂內發問?孩會會否回答問題?
  • 什麼是課堂的常規程序?
  • 孩子有什麼優點?
  • 孩子有什麼弱點?
  • 孩子能準時完成任務嗎?
  • 孩子組織能力如何?
  • 孩子的閱讀和數學能力是否達標?
  • 孩子的小肌肉發展如何,如:寫字、剪紙?
  • 孩子的大肌肉發展如何,如:體能發展、運動能力?
  • 孩子有否盡力?
  • 老師會否對孩子的專注力有憂慮?
  • 老師對孩子有沒有特別關注及擔憂的地方?
  • 家裡有甚麼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例如:閱讀,組織能力、獨立能力,行為管理。
  • 老師會否建議孩子接受學校以外的額外訓練?
  • 與老師聯絡或跟進的最佳溝通方法。例如:面談、電子郵件或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