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形式,讓你的孩子與周遭的環境互動。要知道孩子的行為往往反映了其意圖和想法,行為的背後都有特定的原因。這一點在在處理負面行為時尤其重要,讓你記得他們其實正利用這些行為與你溝通。
有時,你會很快便明白孩子想向你傳達的訊息。但在有些情況下,他們表達的訊息未必如此清晰明確。
以下列舉四個最常見的行為和它們所表達的意思。記住一個行為以有包含多個訊息。
用意 | 解釋 | 例子 |
逃離/避免 | 孩子利用行為以逃避做某些事情。 | 小珍不想做功課,於是大發脾氣。當婆婆看到她大哭大叫,便把功課拿走,讓她小休一會。 |
引人注意 |
孩子用行為去吸引注意。 註:「注意」可以是正面(稱讚)或負面(責罵)的。 |
媽媽在聊電話時,明仔不停丟玩具。媽媽結束對話並即走向明仔與他理論。 |
希望獲得某樣物件 | 孩子透過行為去獲得期待的物件,或參與有趣的活動。 | 莉莉想要一排巧克力。在雜貨店收銀處時,她非常端正地站在媽媽旁邊。媽媽於是買了一排巧克力給她作獎勵。 |
感官刺激 | 孩子用行為去滿足感官需求。 | 每當健健感到興奮時便會緊握拳頭。 |
我們鼓勵你思考一下,嘗試了解孩子如何透過他的行為與你溝通。這能夠讓你幫助孩子建立更正適當得宜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