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以下簡稱CBT)是一種實證為本、談話式的心理治療,對所有年齡的人士(包括兒童和青少年)均有益處。CBT著重思想、情感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聯及影響,亦幫助我們識別、挑戰和改變不合宜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從而提升我們管理情緒和應對問題的能力。

認知行為治療(CBT)的基本模型:

認知行為治療對誰有療效?

無論是否被診斷出有學習或情緒需要,CBT都適用於所有兒童,尤其在治療患有焦慮症、抑鬱症和創傷後遺症的兒童時,成效尤為顯著。最近的研究亦發現,CBT有助紓緩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和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一些症狀。針對上述情況和診斷,不少實證顯示同時利用CBT和藥物治療,比起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方法更為有效。

透過以下簡單的認知行為治療練習,提升孩子管理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認知重建是認知行為治療中的一個技巧,主要作用為改變一個人的負面想法或思維模式。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嘗試實踐以下三個簡單步驟:

  1. 了解到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我們的思想、感受和行為是相互關聯的,例如當我們在街上看到一隻狗時,如果我們想著「這隻狗會咬我!」,那麼我們便會感到害怕,繼而逃走。
  1. 透過留意日常事件,找出導致負面情緒和行為的不合宜思維方式,比如在測驗和比賽前的消極想法,好像「我永遠都做不好」、「我很愚蠢」、「這對我來說太難了」。這些想法不單會令我們覺得焦慮失意,更會影響我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或令我們更容易放棄。
  2. 當我們識別並接受自己有不合宜的思維模式之後,我們可以用較合宜的想法取代它們,較正面的情緒和行為也會自然出現。就以上例子,一些較合宜的想法包括「雖然看上去很難,但我仍可以盡力嘗試」、「每個人都有強項和弱項,當面對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做得不好是正常的」或「我會從失敗中學習,讓我下次變得更強」。

 

若您有意讓孩子參與認知行為治療,便應該向有適當資歷和經驗的心理學家或治療師尋求專業意見。此外,您亦可請他們與您一起制訂治療目標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