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仿說?
「仿說」的意思是孩子會覆述他人的說話,當中分為兩種:即時性仿說及延遲性仿說。即時性仿說意指孩子立刻覆述他們聽到的話語,而延遲性仿說即指孩子覆述他較早前聽到的話語。
雖然仿說較常出現在有關自閉症的討論,但其實它是早期語言發展的必經階段。透過言語治療,停留在仿說階段的孩子能夠提升語言能力,從而減少仿說行為。
為何我的孩子會仿說?我能如何協助孩子?
由於仿說能夠用來表達任何事物,因此家長或需要進一步探究孩子嘗試表達的內容。
另外,通常孩子會以仿說作為回應,很大程度是因為過往他們曾在一些合情合理的情況下使用仿說,並獲得大人讚賞。以下是一些例子及說明:
例子一:作出選擇
大人:「你想要更多零食還是更多水?」
孩子:(伸手取零食)「你想要更多零食還是更多水。」
為甚麼?
這是一個即時仿說的例子。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對物件名稱(如:「零食」、「水」」)或作出選擇建立自己的理解能力。透過重複大人的說話,孩子正在展示他們明白自己需要作出回應,並嘗試明白他們從大人接收到的訊息。
在以上例子中,您的孩子或會以同樣方式回應,並獲得他們想要的零食作為獎勵(大人給予的肯定),所以最終會把仿說理解成可滿足他們需求的行為。
作為家長,我能夠做甚麼幫助孩子呢?
示範就是最好的方法了!家長可以先預測孩子的回應,並在他們開始仿說之前示範正確的回應。如果想讓示範更容易明顯,家長可以嘗試給予孩子兩個選項:一個他們絕對會選擇,另一個則絕對不會選擇。
例子二:提出要求或開始互動
孩子:(嘗試拖着大人到他們想要玩的玩具)「你想不想玩玩具。」
為甚麼?
這是一個延遲性仿說的例子。你的孩子可能已經習慣了當他們想向大人表達自己想玩的意願時,大人會問他們這條問題,因此令他們將問題本身和想玩的意願聯繫在一起。雖然孩子還未能以準確句子提出要求,但重要的是透過提出問題,孩子展示了他們能夠自發提出請求,以及有興趣與他人交流。
作為家長,我能夠做甚麼幫助孩子呢?
預測和示範!當你留意到孩子有興趣跟你進行活動時,不論是玩耍、吃喝、跑跳或睡眠,家長不妨多運用「一齊_!」的句式(如:「一齊食!」)。透過說出「一齊」搭配不同動詞,家長能夠幫助孩子表達一起進行活動的意願,並學習如何組成短句以取代仿說完整句子。
例子三:給予孩子額外的思考時間
大人:「可以拿兩架玩具車給我嗎?」
孩子:「可以拿兩架玩具車給我嗎?」(停頓,然後給大人玩具車)
為甚麼?
這是另一個即時仿說的例子。當孩子仍處於發展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時,通常會運用即時仿說來進行學習。從這個例子,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先在腦中「預演」資訊,然後執行動作。
作為家長,我能夠做甚麼幫助孩子呢?
等待!如果你的孩子在執行指令之前需要額外時間來消化資訊,請給予他們時間,並在他們完成動作後作出具體的口頭讚賞,例如:「你拿了兩架玩具車給我,做得好!」若孩子能夠重述指令但未能完成動作,家長便可運用動作提示,例如:伸出手來告訴孩子你想要一些物件、用手指指著玩具車來表達你想他們給你玩具車,或一邊輕碰兩架玩具車,一邊用言語數出「一、二」。家長亦可向孩子示範正確的回應(跟從指令後該做出的動作),然後讓孩子再次嘗試。謹記避免扶著孩子的手來完成動作,因為這樣會變相鼓勵孩子依賴大人來執行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