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並非只是「得把口」!在日常溝通,我們會運用不同方法,例如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眼神和手勢。大多數孩子天生就懂得運用手勢來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當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運用手勢,亦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各種詞彙的意思。

 

手勢如何幫助溝通?

我們在說話時,尤其是和孩子說話時,經常會自自然然加入各種手勢,因為手勢能為話語帶來「看得見」的額外資訊。我們可能會指向、揮動、招手或用手表達更多意思。一份報告指出(Bates, 1976),在孩子開口說出第一個字之前,他們就已經學會運用手勢與人溝通,例如擺動雙手代表「小鳥」、揮動雙手代表「再見」、指向某物件代表「想要」。

用手勢的好處:

  • 提升學習語言的速度。很多家長覺得運用手勢會暫緩孩子學習說話。不過,有多份研究指出懂得運用手勢的孩子較早開口說話,及懂得更多詞彙(Acredolo et al., 2000, p.81)。
  • 手勢能促進大腦不同部位的發展。當我們在說話時配合手勢,我們所表達的意思不單只會透過聽覺提示,更會以視覺提示進入腦部。
  • 手勢讓孩子有更多時間思考。當家長在說話時運用手勢,很多時候都會減慢說話速度,這樣反而可幫助孩子有足夠時間思考和學習言語。
  • 讓孩子運用簡單手勢來表達他們的所想所求,可大幅減輕他們因不被理解而造成的挫折感及壞脾氣,亦能令孩子身邊人更輕鬆自在,從而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 對雙語家庭來說,手勢可以作為兩種語言的媒介。兩種語言的詞彙可以有不同發音,但是代表其意思的手勢幾乎是一樣的,因此認識某詞彙的手勢可以幫助孩子明白該詞彙在另一種語言裡的發音。

 

運用手勢時需注意的事項:

  • 手勢只是作為視覺提示及讓孩子更有效地理解說話內容的意思,我們的目標是鼓勵孩子多說話,因此我們需要同時說話和運用手勢。
  • 孩子運用手勢時,家長可以模仿其手勢和說出手勢所代表的意思。
  • 選用與目標詞彙的特徵有連結意思的手勢,例如:寫字動作代表「鉛筆」。
  • 雖然孩子未必能夠即時掌握手勢內容,但是我們建議家長持續為孩子進行示範和給予鼓勵。

 

運用手勢能讓您和孩子的溝通更暢順,所以我們鼓勵您和孩子從今天開始練習!

您可以按找到更多我們在CDC會運用的Makaton手語。

 

參考:

Acredolo, L. P., Brown, C. A., & Goodwyn, S. W. (2000). Impact of Symbolic Gesturing on Early Language Development. Nonverbal Behavior, 81. https://doi.org/10.1023/A:1006653828895

Bates, E. (1976). Language and Context: The Acquisition of Pragmatics.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