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開學日,總有年幼的孩子因為害怕與父母分離,哭喊著不要上學。除了上學外,對於不少孩子而言,一旦要與父母分離,他們便會感到傷感或焦慮。
孩子受壓時的跡象包括:
- 哭喊、抓緊父母不鬆手、不斷呼叫父母或抗拒分離
- 開始變得情緒化、不合作、尋找各種口頭藉口拒絕分離(如身體某地方感到痛楚),以及用粗魯的態度回應父母
- 開始變得沉默及迴避他人,或過於執著於規距
如何讓孩子學習與父母分離,並能愉快上學去?以下將會向大家分享三大小貼士!
- 事前準備工作:
- 家長可以在開學前帶小朋友到學校附近,或是到新校園/課室進行參觀,讓他們多認識學校環境
- 預先在家中向孩子預告有關開學日的事情,即使孩子不太了解內容亦可
- 隨開學日期漸近,家長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與孩子談及有關開學的內容
- 家長可向孩子介紹日常校園生活,或解釋為何父母需與孩子分離,並切記要向孩子提及重聚的時間。
家長須注意,年幼孩子大多未能理解「稍後」一詞的意義,故可以使用「午餐時間後」、「茶點時間前」或「當你躺在床上時」等詞彙向孩子解釋重聚的時間,有助孩子掌握時間概念。家長告訴孩子重聚時間時,應盡量預留緩衝時間以免讓孩子失望。如果家長需與孩子分開數天生活,可以使用日曆表等較為具體圖示工具,輔助孩子倒數重聚時間。
- 讓孩子攜伴能聯想父母的小物件:
家長可以給予孩子一張家庭照、家庭畫像、父母手寫書信、甚至是細小物件如手巾等,讓孩子攜伴有關物件上學。這些物件能讓孩子聯想到父母親及家中生活,有助他們適應離開家中甚或與父母分開。家長應預先知會學校老師有關物件的作用意義。
- 簡單直接道別 VS 循序漸進離開 :
不少幼兒學前班導師會建議家長與孩子採取簡短直接的道別程序,並稱「十分鐘後佢哋(孩子)會無事架啦」。大多數人或同意以上方法適用於大部分孩子身上,但是,對於那些較為敏感或容易不安的孩子而言,簡短直接的道別程序未必是合適方案。
家長可先嘗試此方法一至兩星期,如孩子的哭喊情況有所改善,可以繼續使用方法。相反,如家長發現孩子情況仍舊,可與學校老師商討採取「循序漸進」的分離方法,家長可以先陪同孩子前往課室,但須遠離孩子,站在角落位置,應盡力避免與孩子進行眼神接觸。約30分鐘後,家長可以嘗試離開課室,你們應預先告知孩子你們將於課堂開始後離開,切勿隱瞞孩子偷偷地離開。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情況,決定延長或縮短停留於課室的時間。
提提各位家長,當你準備離開課室時,可提早5至10分鐘時間告知孩子,甚需要反複地進行試驗,因應孩子的情況制定相關的緩衝時間。上述的建議亦有可能因應孩子的情況而有不同效果,未必適合所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