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幼兒的發音及語音發展都會有不同的疑問,接下來我們會為家長解答五個常見問題。

一)説話多清晰才算標準?

整體來説,兩歲的孩子與家長對話時,家長應可聽懂孩子一半的説話内容;到了三歲,應可理解八成;到了五歲,家長應可完全理解孩子的説話。

 

二)我的孩子兩歲,但仍未能説清楚「水」、「車」這些字。這是否發展遲緩?

隨著孩子成長,他們會掌握更多不同語音。較年幼的孩子會用已經掌握的語音來代替未能説出的語音,例如:「水」(/s/)  讀成「隊」、「車」(/ts/)讀成「爹」等。這些都是一般孩子會經歷的發展性錯誤。

以下為根據香港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服務於2006年研究所得的廣東話語音發展列表,如:75%參與研究的兒童於兩歲六個月能説出/b/(爸、波)、/d/(多、打)、/h/(哈、蝦)、/w/(蛙、話)、/m/(媽、無)這五個聲母。

兩歲六個月

b

d

h

w

m

(爸、波)

(多、打)

(蝦、可)

(蛙、話)

(媽、無)

三歲

f

y

ng/Ø

(花、褲)

(魚、有)

(我、牛)

三嵗半

p

t

g

k

gw

kw

dz

l

(爬、婆)

(糖、停)

(哥、狗)

(卡、橋)

(瓜、果)

(裙、跨)

(姐、汁)

(拉、攞)

四歲 ts (車、叉)
四歲半 s (水、沙)

 

三)發音問題的成因是什麽?

正確發出不同語音需要很多器官及能力的配合。導致發音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聽力障礙、未能分辨不同語音、口肌(口腔、嘴唇、牙齒及舌頭)結構或肌肉較弱等,或未能規劃及協調口部肌肉動作。

 

四)是不是因爲「黐脷根」導致發音不清呢?我應否帶孩子去做手術?

「黐脷根」是指連接舌頭底部和口腔的舌繫帶過短,有機會影響舌頭活動能力及嬰幼兒吸啜母乳及吞嚥的能力。研究指出,剪脷根手術能改善嬰幼兒吸啜母乳的能力。然而,舌繫帶過短未必會影響發音,亦只有小部份發音個案是由舌繫帶過短所致。如果醫生建議進行剪脷根手術,孩子在手術後亦需接受言語治療,以學習新的口肌動作及練習發音。家長如有相關疑問,可徵詢言語治療師或兒科醫生的意見。

 

五)我的孩子未能清晰地説出部份字詞,我可以怎樣幫助他?

家長可參考以下小貼士:

  • 回應孩子的説話時,將注意力放在説話内容上,而非專注在錯音上,以免令孩子對説話失去信心及興趣。
  • 回應孩子的説話時,向孩子示範正確的發音,讓孩子能聽到及看到如何正確地説出該字詞。如孩子説:「我要玩『爹』!」家長可回應:「哦,你要玩車呀?」
  • 家長可減慢自己的語速,讓孩子模仿以較慢的語速説話,讓別人更容易理解他們的説話内容。
  • 以正面的態度鼓勵孩子,避免過份糾正或取笑孩子的錯音,讓孩子能愉快地學習説話。

 

如果你對孩子的發音能力有任何疑慮,請與我們的言語治療師聯絡作進一步諮詢。

參考資料

Cheung, P. S. P., Ng, A., & To, C. K. S. (2006). Hong Kong Cantonese Articulation Test. Hong Kong: Language Information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