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行為分析學習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簡稱ABA,主要是透過觀察及了解孩子某個特定行為的前因(Antecedent)及後果(consequence),並由「ABC」守則所構成。所謂「ABC」守則,分別是指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及後果(Consequence) 。這三個專有名詞是改變孩子困難及偏執行為的重要基石,我們可以透過它們了解有甚麼外在環境因素會引起孩子的特定行為,以及事件的結果如何導致行為持續地發生。

 

「前因介入治療」是一系列主動的策略,旨在改變引起孩子出現某行為或令有關行為持續發生的外在環境或設置。有關的介入治療目的是預防孩子出現干擾性行為。下列為五個常用的「前因介入治療」方法:

  1. 預先設定合適的環境

改變課室及其他環境可能會令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受到刺激,並引起他們的一些行為最問題。有見及此,我們應該建立正向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學習過程可以保持冷靜及合作,包括可以準備兒童桌椅,以及安排孩子在遠離電視機的範圍進行學習,避免分心。

 

  1. 定立清晰的行為準則

很多時孩子出現行為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清楚成年人對他們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跟孩子定立清晰、簡潔的要求準則,從中取得他們的注意。但謹記我們給予指示及孩子回應的時間都不宜太長。

 

  1. 制定時間表

一個有效及有意義的時間表可以有效地預防一些行為問題發生。很多有自閉症的孩子在不同活動的交接期間出現一些行為問題,大多時是因為他們對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感到未知及不安。當我們為他們制定時間表後,他們便能預計接下來的行程,從而讓他們感到安心穩定。

  1. 視覺支援

視覺支援可以幫助我們與孩子更有效地進行溝通,如「先後卡」、「獎勵卡」及「時鐘」等,均可以在孩子活動支援及選擇時提供輔助。

  1. 提供選擇

大多有發展遲緩及學習困難的孩子會在一些學習活動途中作出干擾性行為,以嘗試逃避參與該活動。而提供選擇可以幫助他們增加學習動機及掌控感。我們可以先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活動及活動使用的物料,在選擇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向他人表達其想要參加的活動及想用的物料,同時亦可以訓練他們的語言及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