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 STU星』,一個只得我能了解的星球。」作為一個天文愛好者,年僅6歲的Ethan除了喜歡探索不同的星球資訊外,更想像出一個僅屬於他的星球。在這個星球上,Ethan是無拘無束的;但當他回到現實世界時,一場充滿障礙的比賽正在等待着他。

Ethan於3歲時確診患上自閉症,根據Ethan媽媽憶述,Ethan早在入讀Playgroup時,班上導師已發現他有別於其他孩子,經常看著課室的抽氣扇發呆,「直至他上學前預備班時,導師再一次向我們反映類似情況,所以我們決定帶他去檢查。」

經母嬰健康院安排評估後,Ethan確診自閉症。

回想那一刻,Ethan的爸爸媽媽沒有因此而沮喪,反而選擇坦然面對,積極為兒子尋求早前介入及學習支援服務。然而,治療之路漫長艱辛,性格固執、抗拒改變的Ethan偶爾亦會令爸爸媽媽感到徬徨,「有一次外婆與他坐巴士回家,因有事需提前一站下車,他得悉後立即發脾氣及大叫,要求外婆再次回到上車的地點,重新乘坐巴士回家。」

由於輪候政府資助的治療課程需時,為讓Ethan能盡早接受介入治療,爸爸媽媽決定為他先報讀自資治療課程。在2016年,Ethan獲派入讀明德兒童啓育中心(CDC)的政府資助學位課程。

Ethan參加了CDC的中文學前小組課程,由中心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特殊教育老師共同制定全方位的治療。「最初Ethan來中心上課時,只要他一輸掉遊戲就會發脾氣,表現沮喪。」言語治療師李冠洋(Matthew)指,Ethan的社交情緒能力較弱,導師會先了解其感受,耐心地教導他說出自己出現情緒的原因。當了解Ethan的想法過後,導師便開始著手指導他如何更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為提升孩子的社交溝通技巧,中心專業團隊在課堂上亦會進行角色扮演及社交故事,由孩子的角度出發,描述不同的社交情境,教導他們如何應對有關情況的待人接物。同時,中心注重每個孩子的個別學習需要,為他們定訂個人的教學目標及治療計劃,紀錄個人學習進度,有效監察每個孩子的發展。

經過一年的時間,Ethan的社交能力有逐漸改善,他開始懂得處理自己情緒,亦會主動與導師及治療師分享自己的感受。Matthew表示:「Ethan輸掉遊戲,他學會接受結果,較少發脾氣。」對於兒子的轉變,Ethan的爸爸媽媽亦感到欣慰,「他每次來中心上課都十分開心,亦見到他的情況較以前有明顯改善。」

治療路上,家長扮演重要角色。Ethan的爸爸媽媽重視親子間的溝通,「他經常與我們談及『STU STU星』,記得一次他曾指該星球的孩子不用上學,而該段時間正好是他不太願意上學的時候。」透過親子溝通,爸爸媽媽開始發現Ethan很多時會將自己心情射投於其幻想的星球上,令二人更珍惜家庭溝通時刻,用心仔細聆聽Ethan的一言一語,從以更了解兒子的內心想法。

Ethan現時已剛升讀主流小學,對數學感有興趣,更曾參與數學比賽並獲得優異成績。看見兒子逐漸成長,Ethan的爸爸媽媽坦言,他們對兒子最大的期盼並不是要獲得優異學業成績,「最希望是他能夠開心成長。」

在家人的陪伴及支持下,Ethan逐步跨越這場障礙賽,踏出屬於他的學習旅程。